文|蛋黃育兒
今天看綜藝節目《做家務的男人》,裡面有一個片段讓人印象深刻。張歆藝去探班袁弘,夫妻倆聊天聊著聊著就都想兒子了。然後張歆藝說到了隔輩親,孩子的姥姥對外孫什麼都依著,孩子一哭就哄,換尿布一鬧就不換。
一天她和兒子在墊子上玩,兒子的頭撞在了滑梯裡面,孩子就假哭,張歆藝把抱起來孩子就好了,這個時候姥姥就 「打,打地」,假裝為孩子打抱不平。平時撞了桌子姥姥也會「打桌子」,摔倒就「打地」。
後來張歆藝對媽媽講,這麼做是不對的,這種格外的寵溺,會造成孩子沒有擔當和責任,把不好的事情的責任都歸咎到別人或者別的事情上,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,養成找借口的習慣,張媽媽聽後就不再這麼做了。
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會和孫子孫女格外親近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,前段時間有個特別火的短視頻梗,就是一位外公每次見到外孫女都會問一句「想姥爺沒?」然後外孫女回答「沒」。姥爺的熱情執著和小外孫女的不配合,擊中了網友們的笑點。01為什麼「隔輩親」特別親?不是第一責任人,寵愛沒負擔
網友:想想當年被打的那叫一個凄慘,雖然也的確是皮吧。可是有了下一代就不一樣了,當年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的爸媽,變了……
當爸爸媽媽的時候特別嚴厲,犯一點錯誤就馬上皮鞭子沾涼水伺候著。當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時候就變成了保鏢和保姆,孫子孫女皺個眉都會引起一陣噓寒問暖,因為孩子的事兒甚至會去質問孩子父母。那為什麼曾經那麼嚴厲的父母會變成「孫子奴」「孫女奴」呢?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,在愛孩子的同時也需要承擔養育好孩子的重任,面對孩子的各種成長問題,會經常很焦慮。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則不需要承擔這部分成長的責任,在寵愛孩子的時候不會摻雜太多的憂慮,能更純粹的享受兒孫繞膝的快樂,所以這種愛就會變得很泛濫沒有界限。
年輕時對子女的虧欠和遺憾,在隔輩得到了彌補
節目中張歆藝對隔輩親也做了一番解讀,爺爺奶奶輩當初年輕時在奮鬥,覺得在自己兒女小的時候虧欠了孩子陪伴和愛,而這種愛的遺憾在孫子輩上得到了彌補的機會,當初沒寵愛到的得到了第二次寵愛的機會,跟是會傾盡所有。
基因的認同
維護自己的後輩是人類的本能,有句話叫「別人家的老婆,自己家的孩子」,話糙理不糙。孩子是自己年幼的分身,和自己有著直接的血緣關係,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寶,怎麼看都好。
老人對年輕生命力的熱愛和嚮往
很多老人喜歡和孫子孫女混在一起,是因為喜歡孩子身上那份朝氣。生生不息代代不止,孫子孫女對爺爺奶奶來說也是生命力和希望。和小孩在一起,會帶給老年人新生的感覺。
因為被孩子需要,賦予了老人全新的價值感
朋友的爸爸每天都會去朋友家裡看孫女,如果不去的話就會覺得一天里少了點什麼事情,晚上睡覺的時候都會覺得很空虛。朋友向我感慨「我爸爸真是老,開始粘孩子了」,老人對孩子的愛也是對孩子的依賴。
當爺爺奶奶的人年齡大多在50-60之間,基本上都是已經退休在家老人。他們再也不是社會舞台的中心,在很多地方越來越沒有存在感,能力感也越來越弱,和孫子孫女卻可以很容易的變得親近,很容易變得被孩子需要,在孩子身上實現了缺失已久的價值感,會更加珍惜這份價值感。
02 「隔輩親」不小心就會變成「成長傷」愛要有度,無度的愛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阻礙。
孩子不懂得感恩
隔輩親的愛往往是不求回報的,當孩子習慣了被包容、被照顧,就會越來越不照顧別人的感受。因為爺爺奶奶的愛太好得到,孩子不需要去考慮別人的感受,把別人對自己的照顧和包容當做了理所當然,久而久之失去了替他人著想的能力,變得聽不進去話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,只懂得提出要求,而不懂得關係體諒他人。
養成任性蠻橫無理「熊孩子」
平時家裡什麼事情都是孩子優先,孩子說一個「不」字全家都跟著否認。就算是在爸爸媽媽那裡得不到滿足的事情,到爺爺奶奶那裡哭一哭鬧一鬧就能得到解決。孩子是很聰明的,他們很懂得看人臉色,你妥協一次,他就會覺得這個方法行得通,下一次在父母那吃癟了就還會找爺爺奶奶去幫助自己。
「爺爺我想騎馬」「爺爺給你當馬騎」……
很多不合理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,沒人提醒他告訴他這麼做是不對的,會導致孩子很多應有的品質和教養的缺失。比如:尊老愛幼、尊重禮讓其他人、公共場所紀律等等。
剝奪了孩子的獨立性
這種溺愛會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,有的孩子已經上了初中還不會用筷子,只會用勺子。
小時候是孩子性格以及各方面能力養成的關鍵階段,如果孩子的事情家長因為捨不得孩子不讓孩子去做,就很難養成孩子獨立的性格。沒嘗試過自己解決問題,孩子的潛意識裡是依賴他人的,當有一天獨自面對問題時,就會變得手足無措。
不僅是自理能力,責任和擔當也會慢慢消失。這樣的孩子遇到困難也會容易退縮,因為平時這些孩子被保護的太好,任何大事小情都是家長來幫助完成的,不需要孩子來想辦法。所以當問題來臨,只能選擇逃避。經常會寄希望於別人,很難做到自己想辦法面對困難。
03怎麼做能避免「隔輩親」的負影響?全家人約定好都不要給孩子特殊照顧
家長要注意,平時不要給孩子特殊格外的照顧,人人平等要從家庭里做起。家人的特殊照顧會讓孩子產生優越感,孩子會覺得「我是特別的每個人都應該來照顧我」。
爺爺奶奶疼孫子孫女最常用的話就是「孩子還小,別逼他了」。老人見不得孩子受委屈,但爸爸媽媽們要保持清醒,原則性問題,父母要堅定立場。孩子是弱小的,但是家長不能代替孩子成長,家長只幫助孩子變強大。學會抓住機會引導孩子獨立解決問題,經歷必經的成長問題,才讓孩子能學會面對問題不逃避。
父母要教會孩子尊重、關心他人
很多被隔輩親寵愛的孩子都會變得無法無天,家裡沒有一個害怕的人,全家人說話孩子都聽不進去。孩子不怕大人是好事兒,但是不尊重長輩就是個大問題了。
父母要以身作則,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尊重長輩是一種最基本的禮貌。家長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表現得過於完美,讓孩子幫助家長分擔一些能力範圍內的家務,孩子學會了勞動就更能懂得體貼家長的辛苦。
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父母多與老人溝通
遇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包庇孩子錯誤的情況,很多家長都抱怨很頭疼。這個時候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和老人衝突,一個是老人會覺得面子受損更加倔強,二來有損家長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,讓孩子更迷茫不知道該聽誰的。
找到合適的機會單獨和老人好好溝通,講清楚其中的利弊,說清楚這樣做會對孩子產生怎樣不好的影響,曉之以理動之以情,老人們都是從父母的角色里走過來的,當他們理解了你的擔憂就會配合你的教育方式了。文章開頭張歆藝和媽媽的對話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「隔輩親」有好也有壞,家長該明白這個道理——適當的愛,是對孩子最好的關懷。養育孩子,不僅僅有愛還有一份責任在裡面,除了溫飽滿足孩子的要求之外,教育孩子長成一個獨立知感恩的人也同樣重要。
您對「隔輩親」有哪些想要說的話?歡迎評論留言!
過度寵溺寵廢娃,不想「隔輩親」變「成長傷」?這3件事父母要懂
文|蛋黃育兒
今天看綜藝節目《做家務的男人》,裡面有一個片段讓人印象深刻。張歆藝去探班袁弘,夫妻倆聊天聊著聊著就都想兒子了。然後張歆藝說到了隔輩親,孩子的姥姥對外孫什麼都依著,孩子一哭就哄,換尿布一鬧就不換。
一天她和兒子在墊子上玩,兒子的頭撞在了滑梯裡面,孩子就假哭,張歆藝把抱起來孩子就好了,這個時候姥姥就 「打,打地」,假裝為孩子打抱不平。平時撞了桌子姥姥也會「打桌子」,摔倒就「打地」。
後來張歆藝對媽媽講,這麼做是不對的,這種格外的寵溺,會造成孩子沒有擔當和責任,把不好的事情的責任都歸咎到別人或者別的事情上,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,養成找借口的習慣,張媽媽聽後就不再這麼做了。
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會和孫子孫女格外親近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,前段時間有個特別火的短視頻梗,就是一位外公每次見到外孫女都會問一句「想姥爺沒?」然後外孫女回答「沒」。姥爺的熱情執著和小外孫女的不配合,擊中了網友們的笑點。
01為什麼「隔輩親」特別親?
不是第一責任人,寵愛沒負擔
網友:想想當年被打的那叫一個凄慘,雖然也的確是皮吧。可是有了下一代就不一樣了,當年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的爸媽,變了……
當爸爸媽媽的時候特別嚴厲,犯一點錯誤就馬上皮鞭子沾涼水伺候著。當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時候就變成了保鏢和保姆,孫子孫女皺個眉都會引起一陣噓寒問暖,因為孩子的事兒甚至會去質問孩子父母。那為什麼曾經那麼嚴厲的父母會變成「孫子奴」「孫女奴」呢?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,在愛孩子的同時也需要承擔養育好孩子的重任,面對孩子的各種成長問題,會經常很焦慮。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則不需要承擔這部分成長的責任,在寵愛孩子的時候不會摻雜太多的憂慮,能更純粹的享受兒孫繞膝的快樂,所以這種愛就會變得很泛濫沒有界限。
年輕時對子女的虧欠和遺憾,在隔輩得到了彌補
節目中張歆藝對隔輩親也做了一番解讀,爺爺奶奶輩當初年輕時在奮鬥,覺得在自己兒女小的時候虧欠了孩子陪伴和愛,而這種愛的遺憾在孫子輩上得到了彌補的機會,當初沒寵愛到的得到了第二次寵愛的機會,跟是會傾盡所有。
基因的認同
維護自己的後輩是人類的本能,有句話叫「別人家的老婆,自己家的孩子」,話糙理不糙。孩子是自己年幼的分身,和自己有著直接的血緣關係,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寶,怎麼看都好。
老人對年輕生命力的熱愛和嚮往
很多老人喜歡和孫子孫女混在一起,是因為喜歡孩子身上那份朝氣。生生不息代代不止,孫子孫女對爺爺奶奶來說也是生命力和希望。和小孩在一起,會帶給老年人新生的感覺。
因為被孩子需要,賦予了老人全新的價值感
朋友的爸爸每天都會去朋友家裡看孫女,如果不去的話就會覺得一天里少了點什麼事情,晚上睡覺的時候都會覺得很空虛。朋友向我感慨「我爸爸真是老,開始粘孩子了」,老人對孩子的愛也是對孩子的依賴。
當爺爺奶奶的人年齡大多在50-60之間,基本上都是已經退休在家老人。他們再也不是社會舞台的中心,在很多地方越來越沒有存在感,能力感也越來越弱,和孫子孫女卻可以很容易的變得親近,很容易變得被孩子需要,在孩子身上實現了缺失已久的價值感,會更加珍惜這份價值感。
02 「隔輩親」不小心就會變成「成長傷」
愛要有度,無度的愛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阻礙。
孩子不懂得感恩
隔輩親的愛往往是不求回報的,當孩子習慣了被包容、被照顧,就會越來越不照顧別人的感受。因為爺爺奶奶的愛太好得到,孩子不需要去考慮別人的感受,把別人對自己的照顧和包容當做了理所當然,久而久之失去了替他人著想的能力,變得聽不進去話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,只懂得提出要求,而不懂得關係體諒他人。
養成任性蠻橫無理「熊孩子」
平時家裡什麼事情都是孩子優先,孩子說一個「不」字全家都跟著否認。就算是在爸爸媽媽那裡得不到滿足的事情,到爺爺奶奶那裡哭一哭鬧一鬧就能得到解決。孩子是很聰明的,他們很懂得看人臉色,你妥協一次,他就會覺得這個方法行得通,下一次在父母那吃癟了就還會找爺爺奶奶去幫助自己。
「爺爺我想騎馬」「爺爺給你當馬騎」……
很多不合理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,沒人提醒他告訴他這麼做是不對的,會導致孩子很多應有的品質和教養的缺失。比如:尊老愛幼、尊重禮讓其他人、公共場所紀律等等。
剝奪了孩子的獨立性
這種溺愛會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,有的孩子已經上了初中還不會用筷子,只會用勺子。
小時候是孩子性格以及各方面能力養成的關鍵階段,如果孩子的事情家長因為捨不得孩子不讓孩子去做,就很難養成孩子獨立的性格。沒嘗試過自己解決問題,孩子的潛意識裡是依賴他人的,當有一天獨自面對問題時,就會變得手足無措。
不僅是自理能力,責任和擔當也會慢慢消失。這樣的孩子遇到困難也會容易退縮,因為平時這些孩子被保護的太好,任何大事小情都是家長來幫助完成的,不需要孩子來想辦法。所以當問題來臨,只能選擇逃避。經常會寄希望於別人,很難做到自己想辦法面對困難。
03怎麼做能避免「隔輩親」的負影響?
全家人約定好都不要給孩子特殊照顧
家長要注意,平時不要給孩子特殊格外的照顧,人人平等要從家庭里做起。家人的特殊照顧會讓孩子產生優越感,孩子會覺得「我是特別的每個人都應該來照顧我」。
爺爺奶奶疼孫子孫女最常用的話就是「孩子還小,別逼他了」。老人見不得孩子受委屈,但爸爸媽媽們要保持清醒,原則性問題,父母要堅定立場。孩子是弱小的,但是家長不能代替孩子成長,家長只幫助孩子變強大。學會抓住機會引導孩子獨立解決問題,經歷必經的成長問題,才讓孩子能學會面對問題不逃避。
父母要教會孩子尊重、關心他人
很多被隔輩親寵愛的孩子都會變得無法無天,家裡沒有一個害怕的人,全家人說話孩子都聽不進去。孩子不怕大人是好事兒,但是不尊重長輩就是個大問題了。
父母要以身作則,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尊重長輩是一種最基本的禮貌。家長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表現得過於完美,讓孩子幫助家長分擔一些能力範圍內的家務,孩子學會了勞動就更能懂得體貼家長的辛苦。
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父母多與老人溝通
遇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包庇孩子錯誤的情況,很多家長都抱怨很頭疼。這個時候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和老人衝突,一個是老人會覺得面子受損更加倔強,二來有損家長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,讓孩子更迷茫不知道該聽誰的。
找到合適的機會單獨和老人好好溝通,講清楚其中的利弊,說清楚這樣做會對孩子產生怎樣不好的影響,曉之以理動之以情,老人們都是從父母的角色里走過來的,當他們理解了你的擔憂就會配合你的教育方式了。文章開頭張歆藝和媽媽的對話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「隔輩親」有好也有壞,家長該明白這個道理——適當的愛,是對孩子最好的關懷。養育孩子,不僅僅有愛還有一份責任在裡面,除了溫飽滿足孩子的要求之外,教育孩子長成一個獨立知感恩的人也同樣重要。
您對「隔輩親」有哪些想要說的話?歡迎評論留言!